轉自 https://www.facebook.com/tin.sensei.jp/posts/pfbid02Z9m1TBAgRJJA1cnSXWwdJGo2JTGcaddQuZmHusMHJqb3ygN671jeLQQkeeq41Grql
--
【股債平衡?債券不會讓你有錢,負債才會!】
昨天貨幣體系真相的發文廣受好評,大家跟我有緣,沒因為我口無遮攔、狂妄自大而刪我好友,所以我再來給各位一篇含金量超高的文章。(對,我個性跟川普一樣,那些之前刪我好友的人都看不到了!)
---------------------
股市上衝下洗的時候,就有「專家」在那裡說什麼要做好資產配置,什麼「股債64比」。說什麼因為要買「相關性低」,或者是「負相關」的資產,才能減少波動。對啦,股市大跌時,資金會流向債券,導致債券價格上漲,因為預期經濟情勢不好的時候聯準會會降息(利息變低會讓價格上漲,就跟房價上漲投報率就下降的邏輯是一樣的)。
股票跌,債券上漲,你的投資組和互相抵銷一點點,你的波動就會變小,才不會一下就帳面上虧損20~30幾%,投資人比較能夠「抱緊」。波動太大,有些人心態就會崩掉,就會在不該停損的時候停損。
---------------------
債券,就是借錢給人家,假設像是美國20年公債現在利率是4.5%,你買100萬元的國債,你20年後,除了拿回本金100萬以後,20年來領息還能領90萬,20年後,你的總資產會是190萬。但其實20年後的190萬,可能完全無法抗通膨。因為假設每年通膨3%,那190萬,才等同於今天的105萬。更何況現在美國公債4.5%已經算很高了,如果你是買到3%左右或更低的,根本抗不了通膨,還會倒虧!為什麼會這樣?這也是「現代貨幣體系的必然」。
---------------------
你知道,「通膨」可以「壓縮債務」嗎?
全世界的國家都那麼喜歡通膨,除了是因為昨天提及的,可以有「穩定的貨幣供給」來發展經濟以外,更暗黑的目的,其實就是要「壓縮債務」,從人民手中偷竊購買力,尤其像是美國跟日本這種國債很多的國家!所以有人說,通膨,其實就是一種稅金:「通膨稅」!
---------------------
怎麼壓縮?
舉個我個人實際親身經歷的例子。我爺爺在50 年前,買了一塊土地,60萬元。那時候的物價水平就是這樣。爺爺過世後,我跟幾位親戚成了這塊土地的繼承人。我人在日本,親戚也都在各國各地有各自的發展,土地共同持有也很麻煩,終於,前幾年我們大家協議把那塊土地賣掉了,賣了5000萬。是的,因為上一篇講的「通膨」+「環境發展」,祖孫三代的時間,土地增值了80幾倍。(但因為是多人共有的,我分到的其實不多)
試問,如果我爺爺當初跟銀行「全額貸款」買的,一毛錢都沒拿出來,那是不是他就是負債60萬?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假設利率為0%,還款期限為50年後(這樣的條件當然不可能,但是在本例可以忽略計算),那是不是我們現在孫子輩,等於就只需要用現在價值的60萬,就可以獲得5000萬的土地了?根本等於免費拿到土地!這不就是「因通膨而壓縮了負債」的極端例子了嗎?把當初認為很高額的錢,壓縮到未來,那也只會變成零頭。
---------------------
所以為什麼日本政府急於引發通膨?為什麼日本政府長期零利率、負利率?就是因為日本政府欠債太多,想要利用通膨,來壓縮自己的債務。而且長期零利率,他就像上述阿公的例子一樣,連還債利息的壓力都沒有啊!
好了,政府用通膨來壓縮自己的債務,受害的是誰?你們日本的老百姓啊!因為通膨,你手中辛苦賺的錢,購買力被政府偷走,因為通膨,日幣變得一文不值,到國外旅行只能窮遊,然後被政府剝削了,還乖乖工作存錢不投資?這不是阿呆嗎?所以有正確的財商知識很重要!
通膨,就是從老百姓手中偷取購買力,所以才會說通膨就是一種「稅」!
---------------------
那既然政府就是想要「用通膨來壓縮債務」,那你長期持有國債,當國家的債主,你怎麼可能會跑贏通膨呢?所以應該不是要「買國債當債主」,而是要「欠錢買房子買土地」。你債務欠得越久,就歲隨著通膨,債務就會越越小,會被壓縮。相信50年後,等你聽到某人有新台幣5000萬存款時,你會嗤之以鼻,說就這點小錢,連廁所都買不起!就像現在一個人說他存了50萬一樣,很少!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前會有「百萬富翁」這個詞,那個時代,「百萬」,就真的是「富翁」,但現在的「百萬」?.....
---------------------
不過,短期或中期,持有一部分的債券,來降低你投資組合的波動,也不失為一種安定自己心態的好辦法。如果你不怕波動的話,真的應該思考,是否應該在債券部位配置到4成這麼高?當然,年紀已長的人,無法承受過高的波動,因為他們也沒有50年了,而且他們也可能隨時需要用到錢,例如看醫生等。所以對於年長的人而言,股債64比,甚至反過來的股債46比,也都有他決策的合理性在。
總之,投資之前,要自己先搞懂自己的狀況,而不是自稱專家的人說什麼,你就做什麼。
---------------------
題外話,正因如此,我個人覺得「繳年金」這個舉動,是個很白痴的行為。因為它剛好跟上述的「把債務壓縮到未來,讓它變小」的邏輯相反,「繳年金」是用「現在價值」的錢,去跟政府換回他承諾「未來」將會以「現在」價位跟你計算的配給。未來年金發的那些錢,可能塞牙縫都不夠。這就是為什麼馬斯克會說,年金系統就是世紀最大的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