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中肯阿!
轉自 http://9way.logdown.com/posts/198377-0528-learn-from-failure-when-the-target-means
--
在部分的情況,手段跟目標會是一致的。例如說打一將麻將,你的目標是胡牌贏錢,手段也是胡牌贏錢,這是比較一般的情況。
但是很多時候,手段其實跟目標不會一致。例如說,你想要財務自由,你會有很多手段可以選擇:例如說創業、當專職投資人、炒房地產、簽賭等等。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理想,例如創業會失敗,而且甚至可能整間公司被人強取走;當專職投資人有可能因為對收益的焦慮跟資本的不足而最後血本無歸;炒房可能會有嚴重的金流問題;簽賭幾乎完全是賭運氣。
其實目標設定為「財務自由」,就根本已經是把手段誤當作目標了。
財務自由其實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個人的生活品質,時間或空間上的自由而會需要的手段之一。當一個人把財務自由當作目標,就很容易以一些不自由當作自己取得財務自由的手段。
以創業當比方好了,我現在看到那些創業的朋友們我已經不會羨慕了,因為親身走過一遭後,我發現為他人工作,最多就是遇到頂頭上司有些人比較麻煩,遇到難搞的客戶也可以跟頂頭上司談好怎麼分擔不同角色解決;而且遇到真的非常討厭又麻煩的情況,當雇員有個好處,就是辭職走人, 爺們 還怕沒人要雇用我嗎。但是一旦自己創業,你必須要面對一堆難搞的股東(而且這些人普遍有「我出錢我最大」的顧客至上主義)、一堆難搞的下屬、一堆難搞的顧客。要把這些人通通搞定,需要非比尋常的耐心,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天使型的人。在搞定這些人的時候,如果你的目標是財務自由(或者說,賺大錢),你會發現還沒財務自由你就已經沒有自由了。
當專職投資人也是,整天那種資訊的焦慮、決策的焦慮、損益的擔憂,很快的生活品質就都會下降到一個匪夷所思的低劣程度。窮到只剩下錢並不是一種反諷,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同時如果目標僅只為財務自由,會很容易看到一個新的商品,自己都還沒搞清楚那是什麼樣的獲利模型、但是看到各種賺大錢的廣告等等就忍不住跨進那個市場。在資本市場你要賺錢就是要貪;但是大多數人賠錢也是因為貪。而且資本市場是個規模市場,任何不具規模的資金,要在這個市場內取得常勝並且可以維持相當的生活品質,是相較困難的。
當然,總是有人可以這些角色都做得很好,也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也具有相當程度的財務自由。但是你看得到他背後的努力跟付出多少心力嗎?你願意在達到那個階段之前,花費相當的努力跟心力跟犧牲,去換取不知道能不能達到的那階段的財務自由嗎?我個人的經驗跟觀察是,如果一個人的目標是「財務自由」(或賺大錢),通常是無法忍受前面那一段痛苦的時間的,尤其是這段痛苦的時間根本很少會有資金的流入,大部分都是流出;目標是「財務自由」(或賺大錢),你怎麼可能有辦法忍受賠錢、資金淨流出的痛苦?
所以說到底,其實財務自由根本不是目標,而是手段,而且是手段之一;把財務自由當作目標的人,真正的目標可能其實是追求「生活的自在」(或說生活的品質)。同樣地,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職場中看到很多做很多事情,但是不快樂的人;他們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卻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例如昇職加薪之類的。而且往往昇職加薪之後這些人更不快樂,因為可能覺得昇得不夠高,薪水加得不夠多;但是事情更多,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工作佔據,於是更不快樂。諸如此類的。
這不是很奇怪嗎?目標達成了,卻一點快樂的感覺、成就達成的爽感都沒有?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