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自 https://str-health.com/article/493

--

我們推薦這篇文章的原因
◎  觀看影片了解講師貼紮手法
◎  了解貼紮方式的操作細節
◎  學會如何運用貼紮解決自己的問題

 

 

 

陳媽媽今年46歲在先生小孩的鼓勵下這2年開始參加路跑運動,但每次結束一場賽事,腳底總是會覺得痛,原本以為是足底筋膜炎,所以會去做腳底按摩來舒緩,但最近卻發現不止痛還有一種無力的感覺,昨天想拿櫃子上的醬油卻沒辦法踮腳尖!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脛後肌」出了問題!

脛後肌一旦發生退化(脛後肌肌腱功能不全)的問題,一開始只會感覺到疼痛與壓痛,常被誤判為足底筋膜炎,長期下來會造成脛後肌肌腱無力,且失去支撐的功能,最後足弓會消失變成扁平足,若是症狀嚴重,只能靠手術來矯正足弓及固定踝關節。

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這個很容易被忽視卻很重要的脛後肌,以及如何妙用貼紮來好好保護一旦受傷就回不去的脛後肌,趕快來看看!

 

相關推薦 

認識脛後肌 

脛後肌從後側脛骨跟腓骨長到腳底的肌肉,日常生活中作用於走路、跑步、踩煞車和油門、彈鋼琴、騎腳踏車、跳躍等等墊腳尖的動作。

 

脛後肌位置 

起點: 

  • 脛骨後方近端1∕2的外緣
  • 腓骨後方近端2∕3的內緣
  • 骨間膜

終點: 

  • 舟狀骨(Navicular)
  • 內、中、外楔骨 (Cuneiform)
  • 第二、三、四、五蹠骨(metatarsal)

主要作用:蹠屈(Plantar Flexion)、內翻(Inversion)

 

跑步不甚是造成足底疼痛的關鍵 

韌帶鬆弛 

過度使用韌帶會導致韌帶鬆弛,使足弓失去吸震功能。 足弓由小骨頭和韌帶組成,韌帶在走路或跑步時穩定小骨頭,防止過度位移 。 然而經常跑步,讓足弓長期處於壓力下,韌帶逐漸鬆弛 。 韌帶鬆弛後,無法有效固定小骨頭,導致足弓塌陷。 足弓塌陷後,足底筋膜被拉長就造成運動傷害。 

脛後肌退化 

跑步過度會導致脛後肌發炎,進而引發肌腱炎,使脛後肌無力。 當脛後肌無力時,腳踝的內翻和蹠屈動作受限,逐漸出現腳踝內旋(外翻)。 足部壓力因此集中在足弓內側,最終導致足弓塌陷,拉長足底筋膜造成肌肉發炎。

 

肌內效貼紮法 

脛後肌放鬆(藍色)

擺位 : 腳背勾起來,做外翻的動作

  • Step1. 貼布從腳底中央沿著內踝量到脛骨近端1/3處。
  • Step2. 錨點下在腳踝中央,往上貼包覆內踝1/2,不要貼到阿基里斯腱,沿著 脛骨內側貼,張力給自然張力。

足弓提拉(綠色)

擺位 : 腳背勾起來呈顯90度

  • Step1. 貼布從腳背繞過腳底量到脛骨遠端1/3處。
  • Step2. 錨點下在腳背,往腳底足弓中段貼,到這邊張力接自然張力。
  • Step3. 要過足弓貼到腳背時,張力給100%貼到腳背。
  • Step4. 剩下的部分沿著脛骨往上貼,張力給自然張力。

 

結語

足底疼痛是常見的運動傷害,主要原因通常與足底筋膜有關。 

足底結構異常、扁平足或足弓塌陷的人群特別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當發生足底筋膜炎時,最佳的處理方法是休息並進行貼紮或使用肌內效貼布,這能提供支持與減輕疼痛。 

平時也可以做一些舒緩訓練來幫助恢復。 

 

還有其他運動傷害或疑難雜症? 

點擊連結留下您的問題,讓 STR 來幫助您~

--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zzy03 的頭像
dizzy03

碎碎念

dizzy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