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自 https://www.facebook.com/clubhousetechjob/posts/pfbid0Xj2wtSMRezZo5Znz9ZvcbBurVRkQ5TS2sY4GGTCpPNeCoAP4R51DepnZfS5PkUC4l
--
上週去了趟東京,算是忙裡偷閒。雖然日本去很多次,但上次去東京已經是很多年前。這次去發現東西因為日本貶值,台幣升值,匯率變得更便宜,所以消費起來特別放鬆。
查了一下,我去東京三次,台幣兌日幣匯率分別是0.38,0.27,0.20。第一次0.38的時候還是剛出道當工程師月薪45k的時候,買什麼都覺得好貴。對照現在,月收入翻了很多倍,匯率卻來到超低點,這對比,真讓人感慨萬千。
而且每次對於滿街的美食,琳瑯滿目的百貨公司,逛不完的精品潮牌,寬廣舒適的人行道,就覺得好想搬去啊....反正我存款也可以在東京買間房子退休。
真的,只要你買得起新北市,東京就不是問題。
-----
但刷卡刷到一半,不自覺地滑手機查資料,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日本物價漲得其實蠻快的,很多東西如果沒退稅、沒打折,根本沒划算到哪去,甚至比幾年前貴了不少。看到日本節目還在講「年收千萬黃金單身漢」,換算過來也就200萬台幣,隱約覺得日本人生活可能越來越辛苦。
有個在日本科技公司上班的網友跟我聊,他幾年前到東京,那時候年薪1200萬日幣,算是在日本的「人生勝利組」了。當時匯率換算下來有320多萬台幣,他覺得機會難得,能到日本工作簡直超夢幻。
結果這幾年,日幣對台幣匯率跌到0.2。幾年過去,他薪水漲到1500多萬日幣,理論上漲了25%,但換算回台幣,竟然比剛去日本時還少。他跟我說,心裡真是「幹意無限」。每次看台灣朋友在臉書上秀日幣超低、在日本爆買的戰利品,他內心都在淌血。
而且雖然是科技公司,但是日本有很隱形的「讀空氣 (空気を読む)」「男尊女卑」「學長學弟」各種潛規則,有的時候他還不能裝成外國人聽不懂。日本做事文化也很多問題,職場菜鳥有的時候可以因為前輩說不行,不問理由就放棄不做。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敢違背前輩,還是整個想要躺平,找個理由不做事。
所以他跟很多在日工作台灣人的建議一樣:「來日本玩很好玩,但在日本生活工作很辛苦,不要來日本生活」。
他講了一段很耐人尋味的話:
很多台灣人都喜歡日本,好想在日本住下來。其實是有個「#渡假濾鏡」 。
那是因為台灣人來日本的時候,都是不工作,來旅遊度假,吃喝玩樂的。人生中爽的時候在日本度過,把痛苦的低薪高壓生活留在台灣。久而久之當然會非常喜歡日本。
但是真的有機會來日本工作的人,有蠻大部分運氣都不好,經過連年貶值,薪水已經很接近台灣了。加上大幅漲價的生活費,消費稅,其實在日本真正生活是很辛苦的。
他也說,他以前也超愛台灣。因為他回台灣就是渡假,無腦放空,吃吃想吃的小吃。他不能理解為什麼台灣的同學總覺得台灣不好。加上這幾年台幣大升值,科技業薪水暴增,人人都在年薪三百萬,比日本薪水成長多太多了。
後來他才搞懂了,那是因為他自己也開了「在國外工作者回台的渡假濾鏡」。台灣同學哀嚎的是要用台灣薪水繳雙北房貸,而他買的是東京的房子,自然沒這困擾。
直到有天他認真考慮回台北,刷新了對「雙北房價」的認知後,才發現他東京的房子根本換不到雙北什麼房子(XD),這才真正體會到台灣同學的苦。
----
有些人說:「台灣現在越來越好了,我好想搬回台灣喔。你看你們這些在台灣的人,都不懂的珍惜。」
有些網友就會很生氣,問他們這麼愛台灣,為什麼不搬回台灣?通常還是有「小孩教育」「房子好貴」「薪水」「兩岸情勢風險」「這邊還是比較多機會」等等的考量。
嘴巴講講好想回台灣,但是還是在國外領薪水。
其實網友也不用生氣。當你去國外工作,加上「渡假濾鏡」,回台灣就是休假模式,找同學吃飯,狂喝最新的手搖飲品牌,躺在老家什麼都不做...每次回到台灣,就是看到台灣蓋了新的捷運,新的百貨公司,你也會超愛台灣。
不用考慮台灣的薪水,高壓,高房價。領國外的薪水回台灣花,自然就會很愛台灣。
我們要理解的是,其實大家都是愛台灣的,但台灣本來就有他的優點和缺點,每個人想在哪裡生活也都是個人的選擇,但是生活體感差異很大,講出自己的感受差異也會很大,這點大家要互相理解才是。
----
對於國際化時代,評估在不同國家工作,旅遊,是很常見的事情。我們評估是否要待在台灣,我們常常問「台灣好不好」?這時候,不管看誰的意見,我都會先考慮到「渡假濾鏡」。
這個「渡假濾鏡」影響我們很大。也會充斥在各種社群媒體中。
我們一年渡假兩週,工作五十週。是1比25的時間。所以這個「渡假濾鏡」體感的差異會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假設你在台灣渡假兩週,在國外工作五十週。那短短時間只夠看見台灣的好,然後剩下體感的時間都在感受國外的不好。
假設回台灣算休假,不用像台灣人上下班在竹北,大同路,康寧路堤頂大道塞車,不用騎摩托車上班,不覺得台灣交通很糟糕。但是會對灣區的280,101,237塞車幹幹叫,因為那就是日常感受的不一樣。
感受不一樣,自然會脫口說「國外工作多麽不好,沒你想像中的好,而台灣真的很棒啊。」
這就像是台灣人一年去日本玩兩週,覺得日本怎麼這麼好玩,而日本在地網友,除了說謝謝你喜歡日本之外,繼續哀哀叫國內的貶值政策。這是人性。
我們去到一個地方,會喜歡一個國家,因為我們都去那個國家最吸引人的地方。但一直要到你待下來,才會看到這裡不好的地方。
有些人跑去中國玩,就說中國很厲害,但是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好的和壞的落差很大的地方。去中國生活過的人就知道中國也是有很多很鳥的地方,像是我在中國工作,以前還要去跑中國公務機關去開房租發票抵稅,體會到辦事效率就真的很可怕。生活一段時間,有很好的人,但也有自私到極點的人。你在那邊生活著,才會看到到一個地方立體的個性。
——
「別人的老公老婆都不會讓我失望」。這是當然,因為你大多看到那個老公老婆多好多好,但是人家吵架,鬧脾氣的時候你可是不用在場的。
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去別人活膩的地方! 所以,拿掉「渡假濾鏡」才能真正看到一個地方的問題了。
最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 理解到每個地方都有好與不好的問題
2. 拿掉渡假濾鏡,聆聽當地生活的人的感覺與心聲
3. 沒有住在一個地方,是真的無法理解那裡生活的苦
4.一個工作痛苦卻適合旅遊的地方,那就真的用旅遊的心態去吧XD
最後,建議大家都能選一個你能接受的地方工作。不然一年只有兩禮拜渡假的時候活得像個人,真的好慘喔。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