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https://chinaqna.com/a/43960?fbclid=IwAR3IYzSqUV8H3reSL9WiH0XNGXBzve83IMAIp-2JGDYrm_GD7dyPd-pWnPI
--
本文來源:國館文化(微信id:guoguan5000)
作者:國館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
01
財務自由這個詞,在職場上已經火了很久,你經常可以聽到各種造富神話:
誰誰誰買了股票,低價抄入,現在漲了很多倍,身價翻翻;又是誰誰誰辭職做公眾號,現在身價已經上億了;誰誰誰,抓住了風口,投資了比特幣,半年之間暴富。
最終的結局,無一例外,都是做到了財務自由。
但我要說的是,你只看到了1%業已做到了的造富神話,不明就裡地信以為真,你沒有看到剩下99%被「財務自由」忽悠了的年輕人。
02
許多人喜歡給我講孫宇晨的故事。
孫宇晨是90後,是一家創業公司老總,年紀輕輕,很早做到了財務自由。
在他自傳體的書《這世界既殘酷也溫柔》中,他是這樣講述自己的財富之路的:
比特幣剛出現時,孫宇晨還在美國念大學,他就在朋友的帶領下進入幣圈。
那時候,比特幣尚未大眾化,只是在小圈子里流通,價格也遠遠沒有漲上去,才幾美分,就可以買一個。
在朋友慫恿下,孫宇晨拿出三千多美元,買了很多比特幣。
三千多美元,不是一個小數字,但也算不上一筆巨款。
結果半年之後,比特幣突然在全球範圍內被爆炒,單個比特幣價格漲至八千多美元。
孫宇晨一夜暴富,掙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迅速改頭換面,做到了財務自由。
隨後,他把掙來的錢投了一個創業項目,做直播APP,變身成創業者。
這是你所看到的孫宇晨的故事:
一個年輕人,抓住了風口,飛了起來,掙了錢後,又迅速投身於互聯網創業大潮中。
多勵志,多令人振奮。
03
同樣是趕風口,其它千千萬萬如你如我一般普通民眾的故事,就一點不令人振奮了,反而令人悲傷。
在天涯網貼上,我看到另外一種故事,懊悔淒慘的故事。
一個貧困大學生,畢業之後,辛辛苦苦工作,掙了十幾萬塊錢,如果不出意外,過幾年,再存點錢,借點錢,就可以湊個首付買房了。
比特幣大潮來了,身邊人都在談論,說這是風口,是機遇,一定會再漲,要抓緊時間上車。
每天都是「財務自由」、「炒幣買房」、「上車」之類的詞語在他耳邊轟炸,很有誘惑力,他熱血沸騰,衝動之下,拿出所有的錢,買了BCX幣。
一開始漲很快,他迅速賺了幾萬塊錢。這令他振奮,心想,既然是風口,為什麼不加倉啊。於是他去找了金融公司,貸款一大筆錢,又加倉買入大量BCX幣。
他很有信心,一定會繼續漲
可隨後,全球各個主要國家出台政策,開始打擊炒幣行為,各類假幣貨幣應聲下跌,BCX幣跌得更慘,一夜之間,連同貸款和自己的本金都沒了,虧得傾家蕩產。
「我畢業五年了,薪水一發下來,就存著,省吃儉用,平常連飲料都捨不得買,才存下首付,這是我一個夢想。但這個夢想,不到半個月時間,就虧沒了。」
類似的有很多,一位韓國大學生,炒幣,虧了1.85萬美元,還不完,跳樓自殺了;一位30歲的韓國IT工程師,也是因為炒幣虧空,房子都虧了,跳樓自殺。
每一個造富神話的背後,都是有很多人墜入了深淵。
神話背後,一定有深淵。
04
多思考一下,為什麼孫宇晨會成功,而這位貧困大學生虧得傾家蕩產。
孫宇晨入場很早,在美國,他比國內絕大部分用戶更早接觸比特幣,有更大機會買到低價位比特幣,三千美元,也就是兩萬塊錢,買來,即使虧了,這風險也承擔得起。
投資有度,風險可控,前景算不上明朗,但也不能說毫無希望,這個決策,是健康的。
那位大學生就不一樣了,全部存款投入,後期還貸款加倉,根本承受不起絲毫下跌,風險太大。
這根本就不是投資,而是賭博,和在賭場上希望一賭暴富的心態一模一樣。
05
為什麼我說「財務自由」被捧上天,忽悠了很多年輕人。
因為它給年輕人帶來的,就是這種賭徒心態:在極短的時間內,依靠不可控的方式,獲得巨額財富。多可笑,一樣可怕。
除了賭徒心態,人們對「財務自由」還存在兩個很大的錯誤:
第一個:財務自由就是快速賺錢。
吳曉波做過一個關於財務自由方面的調查。
你認為,什麼叫財務自由。
絕大部分人理解的財務自由是:有了一定數量的錢,然後一輩子都花不完。
當人們把財務自由理解成賺了一定數量的錢之後,「賺快錢」就會成為主流心態,無論用什麼方式,先盡可能快地把錢掙到手。
而賺快錢,恰恰是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方式。
律師錢虹講過一個故事,她手底下有一個助理小孫,從名牌大學法律系畢業,前途可期,她對他也很重視。
可是小孫一門心思想賺錢,除了做助理,還兼職跨領域做了很多工作。又做公眾號,又在朋友圈里賣東西。
他說:「我一定要趁年輕,多賺錢,盡早做到財務自由,就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錢虹勸他:「哪有這麼容易做到的財務自由,你打好基礎,錢自然會有的。」
他不聽,著急賺錢。
律師行業門檻高,剛畢業的學生,必須經過一年實習,考核通過,才能獨立接受辦案子。
一年實習期過後,所里和她同批實習的律師,考核都通過了,成為具有獨立辦案資格的律師;而他沒有通過,第二年繼續實習,拿著低薪水,不能獨立辦案。
經濟學領域有個詞語,叫「機會成本」,意思是,如果你選擇把時間和精力選擇在某個領域,意味著要放棄在另外其他領域的投入。
你想賺快錢,全部精力和時間分散在各個賺錢管道,必然意味著你無法在某個領域深耕。
對年輕人來說,一夜暴富,和賺快錢,像犯罪一樣可怕,你年輕,你可以考拼體力賺錢,但由於缺乏在一個領域深耕,沒有形成知識體系,沒有深厚積累,就無法突破。
賺快錢,本質上,是一種低質量賺錢方式。
第二個:財務自由意味著一勞永逸
其實,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勞永逸。
財經作家歐成效說過人們對於財務自由很大一個錯誤,就在於很多人認為,財務自由,就是掙一筆錢,足夠花,此後,再也不用付出,再也不用勞力,想做什麼做什麼,徹底做到自由。
根本沒有這樣的財務自由。
究其背後,這是一種「一勞永逸」式的成功學思維,這種成功學思維滲透在我們思考中的點點滴滴。
求學時,「考上好大學就徹底輕鬆了。」
畢業了,「找了份好工作就輕鬆了。」
工作了,「等做上管理崗位就輕鬆了。」
人們似乎有一種執念,執念於畢其功於一役,度過某個階段,人生徹底解放,徹底自由自在。這種執念體現在財務自由的思考上,就會讓人變得急功近利,焦慮,鋌而走險。
多少人為了一個「在三十歲之前做到財務自由」的虛幻夢想,進入傳銷,甚至犯罪,毀掉一生。
再強調一次,根本沒有這樣的財務自由。
人生,是一場不斷蛻變與成長的旅程,沒有終點,求學之後會有工作,工作之後會有結婚生子,結婚生子之後會有中年危機……,你可以停下來看看風景,但無法停滯。
06
財務自由是一種富足的心態
智嚴大師講過一個故事,富豪碰到一個漁夫,漁夫剛從海里打漁回來,笑容燦爛,富豪問漁夫:「今天打的魚很多嗎?笑得這麼開心。」
漁夫說:「不算多,之前打過更多的。」
富豪問:「既然不多,為何今天這麼開心?」
漁夫說:「雖然不多,但對我來說,已經夠啦,為什麼不開心呢。」
富豪不明白,這麼點魚,如果賣掉換錢,才賣幾百塊錢,幾百塊錢,連自己平常一包抽的煙,都買不起,為什麼會開心呢?
富豪不明白,他需要幾百塊錢一包的煙,才能快樂,但漁夫並不需要,他不抽煙。
智嚴大師說:「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一切,是管理自己的欲望,沒有人可以擁有一切,但你可以學會知足。」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得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
財務自由不意味著富有,很多富有四海的人,也未必自由,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一個客觀數字,而是一種主觀心態。
有一技之長,有持續穩定地收入,收入能滿足需求,帶來價值感,這就是財務自由。
07
對於財務自由,我還有四句話想告訴大家。
第一句是,你必須有一樣拿得出手。
有一技傍身,才有可能有持續而穩定地收入。
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唐山撤銷收費站,一大批收費站員工下崗,一位36歲的女士突然之間茫然不知所措。
「我在收費站待了十幾年了,我從畢業就來收費站了,我除了收費,我什麼也不會幹呀。」
十幾年了,她只學會了收錢找錢。
林夕說,好的人生,你必須要有一樣拿得出手,這代表你的形象,你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想要有一樣拿得出手,意味著你需要在某一個領域,持續深耕,不斷積累知識與經驗。
這種理念,賺快錢,恰恰是相排斥的,它要求你不要急功近利,現在低質量地撈錢,不如高質量地夯實自己。
你現在對自己的投資,幾十年後,都會十倍百倍收回來。
第二句是,學會自我教育與更新
百度前總裁陸奇有一句很知名的話:
「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所期望的位置。」
這就是說,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情況。
永遠不要指望著努力一把,你就能掙到足夠的錢,站到足夠高的位置。
即使是陸奇,即使已經爬到了雅虎總裁,做過百度總裁,他依然保持每天學習,堅持閱讀最前沿的論文,獲知最前沿的科技思潮。
「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軟件,今天這個版本,一定要比昨天那個版本,更好。」
人生是動態前進,會有波峰波谷,真正的財務自由,並不是掙一筆錢,躺著曬太陽,而是無論你什麼時候想要錢,都可以想辦法掙得到。
這需要你持續自我教育與更新。
第三句是,學會找到自己的興趣,讓工作與興趣建立聯繫
工作帶來收入,興趣帶來價值感。
一份無法帶來價值感的工作,你可能可以做一段時間,但無法堅持,更無法深入。
每一個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都不可能幸運地找到自己終其一生要從事的事業,這需要慢慢摸索。
但這摸索是必要。如果你做一份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工作,你不僅會變得憋屈,而且經常自我貶低自己。
心理學家趙曉璃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她的一個讀者林靜,畢業時在一家公司做出納,她不喜歡這家公司的管理,準備考CP(註冊會計師),買了一大堆教材資料來看。
學習的過程極其痛苦,盡管下了很大決心,每天回到家,都無心於學習,看一會兒書,就要刷會兒朋友圈。
備考了兩年,一門都沒有考過。
她很懊惱,兩年時間裡,不間斷地懷疑自己,遍地自己。
趙曉璃建議她換個行業,換個自己真正喜歡的行業。
林靜從小就喜歡電影,於是嘗試買來一些電影和編導方面的教材,看起來完全不吃力,不用催,也看得極其入神。
兩年後,她考入了一家藝術學院的編導系研究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只有一種工作,能讓你獲得收入且感到快樂,那就是你喜歡的工作。
當工作和興趣建立起聯繫,工作就是一種價值認可,而不僅僅是賺錢,工作本身,會帶來幸福感。
財務自由,不知有錢,而是就是這樣一種價值被認可,收入滿足需求的狀態。
第四句話:做有錢階級,不如做有閒階級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靠物質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的人們,看著物質基礎的同時,也更看重精神層面滋養。
做有錢階級,不如做有閒階級:在體面生活的基礎上,不追求大富大貴,徹底地自由自在,有收入,有空閒時間,陪家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還能做公益。
這是一種「新幸福指數」。
「新幸福指數」有10個條件:
一、享受工作。改變不了工作就改變工作時的心情,積極樂觀的投入到工作中,會收到不一樣的感覺。
二、有關係親密的朋友和家人分享的感覺很甜蜜,尤其是和親密的人分享。
三、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有基本生活的底線收入,少了許多的壓力,幸福感會相應增加。
四、身心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心就如同一輛安全上路的車子一樣。
五、擁有富於刺激性的興趣和生活方式生活也需要調味劑,興趣和別樣的生活方式就是調味劑。
六、擁有一定的時間自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這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標誌。
七、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舒適不意味著豪華,適合才是最好的。每日能在自己喜歡的房間里醒來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八、具備有效的思維習慣具有陽光心態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九、能夠放眼未來站得高,看得遠。放眼世界幸福自會到來。
十、感覺自己正在向目標邁進充實而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卡爾·馬克思是這樣定義人的:
「人是一切關係的總和。」
那麼,幸福,就是各種關係的平衡,各種狀態的平衡。
願你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投入工作中的自己,也熱愛書中那些零零散散的詩歌,陽台上迎風生長的花草。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
留言列表